【看】从建筑师的设计角度上来看,一个好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会是什么样子?

  •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资讯中心
  • >>
  • 【看】从建筑师的设计角度上来看,一个好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会是什么样子?
2024年08月15日 开云

  本题已加入知乎圆桌 ? 建筑日用指南,更多关于「建筑」的话题欢迎关注讨论。

  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建筑师的心里有一千个博物馆 何况还是自由度最大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呢。君不见,最一个赫尔辛基的古根海姆博物馆竞赛,便收获了1715份提案

  说起建筑师为什么对现代艺术博物馆,原因无他,因为相对其他功能建筑自由 功能自由,面积自由,动线自由,空间自由,光照自由,形态自由,材料自由。更何况,自从祖师爷柯布西耶和密斯开始,建筑师和现代艺术之间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知从何说起,就从采光取景形态质感空间五个方向碎片化地呈现吧

  1 光。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光非实体,非功能,却是艺术博物馆的灵魂。相比心翼翼严格控制光照的文物类博物馆,现代艺术博物馆对待光要轻松自如的多。设计师们像操作形体一样操作自然光,直射散射反射漫反射,不一而足。

  丰岛美术馆,日本,西立卫

  Kimbell 美术馆,美,Louis Kahn

  Canova 美术馆, 意大利,Carlo Scarpa

  卢浮宫阿布扎比分馆,阿联酋,Jean Nouvel

  2 景。依山傍水多美景,于是或框景或借景或建筑山川融为一体

  Miho 美术馆,日本,贝聿铭

  Vitra 家具博物馆,德,HerzogDe Meuron

  象山美美术馆,隈研吾

  三 形。有些博物馆无须倚傍美景,个性鲜明,自成一景。

  Bilbao 古根海姆美术馆,西班牙,Frank Gehry

  Phaeno Science Center,德,Zaha Hadid

  蓬皮杜心Metz分馆,法,坂茂

  四 质。也有些博物馆,不追求形式张扬,大隐隐于世,于细微处见逼格。

  卢浮宫Lens分馆,法,妹岛和世西立卫

  Am Kupfergraben 10,德,David Chipperfield

  Kolumba 美术馆,德,Peter Zumthor

  龙美术馆,大舍建筑

  五 趣。有些博物馆,利用庭,组织起灵趣生动的流线和空间,其气场可以感染观众。

  MAXXI当代艺术馆,意大利,Zaha Hadid

  特拉维夫美术馆,以色列,Preston Scott Cohen

  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美,Frank Lloyd Wright

  累瘫,就这样吧~

  额.不是建筑师,但是比较喜欢现代艺术.答下吧

  艺术从印象派以后开始发生转折,从古典艺术转向了现代艺术。这不仅是风格审美上的,更是表现形式上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作为储存,展览,研究现代艺术的重要场所有其特殊性。先从展览的艺术品说起吧。

  1绘画,这部分与古典艺术类似。肯定是要保证阳光不能直射艺术品,同时要有柔和的散射光进入场馆,比如巴黎奥赛博物馆改建方案,设计师把自然光通过遮阳板过滤后引入画廊。把背景墙面重新刷上深色涂面,让色彩艳丽的印象派作品从背景跳出。

  雷诺阿煎饼磨坊的舞会 in 奥赛美术馆

  2 雕塑装置, 现代雕塑与古典的雕塑相差很大。无论是体量还是形式对空间要求都极高,有的艺术品需要横向开展的空间,比如The Matter of Timeby Richard Serra;有的艺术品需要纵向高敞的空间,比如Ascension Redby Anish Kapoor。

  前者被永久的收藏在盖里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后者在赖特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庭展示过一次清空的古根海姆与红色烟雾形成鲜明对比,红色烟雾从底层抽入到顶层,整个空间过程就是雕塑品。这样的艺术品,就要求了展示的博物馆需要特定的空间。 Anish Kapoor

  Ascension Redin 纽约古根海姆

  3 行为艺术,与前两者比起,这是一种诞生相当晚的艺术形式,也是一种相当难界定的艺术。有的时候,这样的艺术品需要一定的空间去实现,比如阿布拉莫维奇和乌雷的无量之物;有的时候,却不拘泥于特定的空间,比如克莱因的蓝色时代的人体测量,在特定的音乐下,由特定的模特涂上克莱因蓝色对白色画布进行绘画。这样的行为艺术是概念性的,没有对特定空间有要求。

  克莱因蓝色时代的人体测量

  4 未知的可能,现代艺术发展到现在,已经很难去推测其未的可能。就目前已经有的表达形式而言,有很多艺术品就已经不适合在博物馆展出,有的比如博伊斯的7000棵橡树是一个以社会活动形态展现出的艺术品,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发生了才有艺术的意义。有的比如本身就是为了反艺术品在博物馆陈列而兴起的地景艺术,它们与大地相连,与自然过程相关,我们不能用一个封闭的空间区展示它们,比如walter de maria 的lightning field,在荒野之矩阵排列的金属杆子,作为连接闪电的引物连接这大地与天空。这种从特殊场所与自然想象生的艺术品,不属于任何一个博物馆。

  Walter de Maria 的lightning field

  分割线

  从艺术品的角度说了那么多,我想说的是一个现代艺术博物馆跟传统的艺术博物馆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首先,现代艺术博物馆需要一个灵活的空间形式。这样可以同时满足各种尺度的艺术品陈设问题以及常设展与临时展厅的变化问题。比如说皮亚诺与罗杰斯设计的蓬皮杜心,通过钢架创造出每层空旷的大空间,内部展示空间可以根据需求进行不同的组合调整。

  凤凰卫视筑梦天下

  其次,现代艺术馆需要流畅的流线系统,不仅是游人参观的,同时也要是艺术品运输的。与传统博物馆不一样,现代艺术馆除了常设展,更多的是临时展。导致了艺术品运输更为频繁。一般说,运输艺术品的路线与游人参观的路线是相互独立而又相关的。比如说OMA的 Kunsthal博物馆,由于现状的基地条件比较苛刻正对面是行的高速公路与原有道路,两者有6米高差。并且公路的垂直方向是通往鹿特丹建筑博物馆的道路,三条道路基本把场地分割成四大块,又同时具有6米高差,库哈斯保存了原有道路系统,通过多个斜面的设计,重新设计出一个螺旋式上升的游客参观路径,保证了游人参观的流畅进行,而两层的展示大厅又直接与原有道路接壤,方便了艺术品直接进入场馆布展以及撤展。

  再次,现代艺术馆需要多样化的空间氛围。前面已经说了,现代艺术是多样化且不可测的。单一的展示空间氛围是不合适的。当年Rothko捐献自己最黑暗系列的画给Tate现代博物馆的时候,就要求展示空间的尺度跟光线,因为艺术家知道氛围对于艺术的精神传达是很重要的。同样是Tate的展品,Henry Moore的雕塑因为展示的空间不协调,完全失去了雕塑应有的视觉空间感受。相比于室内的封闭空间,他的雕塑更适合放置在开敞自然的景观之展示。

  最后,现代艺术馆作为一个文化心,他需要一个强烈的地标意向。凯文林奇发现我们大众对城市的认知是意向性的,其有一种意向就是地标landmark。比如我们想到北京,总会有个故宫作为地标意向在城市心;想到上海,总会有开瓶器,打蛋器几个大厦耸立在外滩边上这个意向。而现代艺术馆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心,在外型上也要具备成为地标的可能。因此,我们看到世界各地各种形态多样,令人难忘的现代博物馆们。这些博物馆,令无论是城市内的居民还是城市外的都立刻生强烈的地标意向。这其最著名的当属盖里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这个博物馆以其独特的外形意向成功令一个等工业城市迅速转型,改变了城市命运。史称毕尔巴鄂效应The Bilbao Effect.20世纪90年代以前,西班牙的毕尔巴鄂还是一座靠海的工业市镇,随着钢铁造船业的衰退而没落。然而,1997年,这幅破败的景象随着一座令人惊艳的美术馆的进驻而改观。筹备4年建造3年,请际建筑大师盖里精心打造,造价9000万美元的古根海姆美术馆,吸引着欧洲庞大的艺术爱好者群体。1997年底,美术馆开幕,一年之内就吸引130 万参观者;到第三年时,带的经济效益已超过4.5亿美元吸引400多万游客。城市活力随之复苏。这件事被誉为一个震撼世界建筑界的杰作,在一座几乎被人忘却的等城市横空出世,立刻成为世界性新闻,彻底完成了一个城市的伟大复兴。 互动百科


    此图献给 诺坎普的芋头

   建筑与艺术品一起成为了新的艺术,教堂里烟雾若隐若现地升空 ,艺术家雕塑出了神圣升华的神性~Anish Kapoor

  Ascension in

  San Simeone Piccolo

  视频地址

  谢邀。

  我比较懒,就不搬图了,说点感受吧。举例也只说个人去过的一些博物馆,总觉得建筑应该是个非常重视现场的专业,光看图就发表言论个人觉得不妥。

  博物馆,是公建,公建就是公的建筑,公的空间,是城市的一部分,是城市空间的延续,是城市生活的一种形式。在一个城市里漫步,去到她的博物馆,就放佛是从家里的客厅进入某个房间一样,应该是舒适的。在这点上我个人不太喜欢一些太孤立的公建筑。

  博物馆博览收藏与展示物件的场所,所以,物件与人的交流是这个场所的主角,建筑空间的目的是为了针对特定物件,特定行为,特定场所而给予特定的空间氛围。

  如果一个建筑本身的物理空间和形状太过于特立独行,仅仅是为了自身形态的表达,而脱离了展品与人的行为,则在我看它不是博物馆,它顶多是个大雕塑。

  博物馆可以说是建筑师最梦寐以求去做的方案类型,因为这里的空间氛围设计可以细腻到极致。

  说说光与氛围吧。在Peter Zumthor的Kolumba,其实是光在引导氛围。

  人们刚刚从街道进到室内一层时候,是一种灰色的光,旁边落满树叶的落,镂空的砌砖墙面,这些手法把室外的光切碎,再洒向室内。从室外的明,到室内一层的灰色光,这种光线的调节,帮助着人们的心理调整,让人不自觉地做好开始浏览展品的身心状态。

  往上走到二层,是一个黑的空间。仅仅有人工的灯光打在展品上,漫射的弱弱的光仅够人辨识方向,建筑本身隐藏在阴影里。黑色的隐藏让人忘却了尺度,我们不能辨识这个空间是盒子一样,还是宇宙一样大。这种空间隐藏感使得心态更加静,更加自由,使得视线对展品的依附加强。不用谁告知,人们自然而然地放慢脚步,轻声交谈,细细观察。这是建筑在用沉默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用空间在和人做交流。

  继续往上走到三层,又回到一个较灰的空间。楼层的增加也慢慢地隔绝了外界的噪音,加上刚刚二层黑色空间的过渡,三层的灰色和一层的灰色不同,这种灰色的光线氛围带着一种 粗犷的宁静,这层的展品也是这个感觉人们既不会如在二层时那么心翼翼,也不会像刚刚进到一层时那么带点散漫。三层的光在公空间是从四的立面玻璃窗进入的,而进入到一个个房间之后,光则转变从天窗引入,这两种不同的光进入建筑的方式,使得无论处于白天的任意时刻,房间和公空间的光照亮度都是不一样的,这种不一样的亮度自然而然地告知了人们哪里是公,哪里是私密的展品房间。

  好的博物馆,它的语言总是沉默而内敛的,它默默地让人感受到,却让人不易察觉。它是一个善意的浅层催眠师,让我们有更好的身心状态去浏览展品,却又不让我们知道它何时开始何时结束。博物馆和展品就如伴奏和歌词,它引导我们去理解歌词,却永远藏在背后,

  当它若突然消失时,我们才恍然发现,少了它,我们就少了情绪。

  既然大家要求有些图,我就放一些偏技术性的图吧,照片大家上网搜一大堆。

  这个网页可以看到当时的竞赛图纸

  面图地下遗迹部分

  面图

  一些剖面面设计图

  别的博物馆,大家有兴趣我再慢慢写吧。

  话说博物馆界一直是以矮大粗为美的最坚定的拥护者。

  主要因为能混这个圈子的,资历老地位重架子大那都是标配,一不心就是之重器世界宝藏,无论北京城还是纽约城,管他寸土寸金还是寸土寸钻石,都得众星捧月的划出黄金地段供着。

  但是,随着改革春风吹满地,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公建筑层出不穷,博物馆的城市地位也是摇摇欲坠。

  想当年不管,不管,老子最大的嚣张气焰貌似也没人care了。

  比如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想建一个新的当代艺术博物馆。按照博物馆界众星捧月的传统,当地政府还是很够意思的在优美的拉普拉塔河沿岸挑了个黄金地块给新博物馆。

  真的是黄金地块,不是夸大其词自抬身价的。基地旁边就是拉普拉塔河最具标志性的大桥

  建筑大神卡拉特拉瓦设计的女人桥,也叫探戈桥,整座桥的姿态韵味都神似探戈舞娘的标志性动作。

  而基地的另一侧则紧邻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政府大楼自由大厦。

  但问题最先就出在这个自由大厦上。

  本着博物馆界一贯的矮大粗审美,我们刚根据基地形状offset出一个体块,后面的自由大厦就开始嚷嚷了

  喂喂喂,那个新的,你挡住本府欣赏河景的视线啦!本府好心好意给你地,你竟然给本府添堵?

  好吧,官府老爷们惹不起,惹不起。

  为了不阻挡自由大厦的视野,只能将建筑移到一侧;同时又要满足任书要求的功能面积,博物馆就这样莫名其妙的从一个矮大粗变成了高细瘦。

  这就算减肥成功了吧?

  但我怎么高兴不起。

  谁告诉我,

  高层博物馆到底算个什么鬼?

  普通博物馆一般有两种流线组织方式

  基础款是一条路走到黑;

  升级款是一个心,N个基本点。

  而现在咱们这个高细瘦的博物馆,他的展览空间是摞起的?

  你当然可以简单粗暴的搞两部楼梯,一个上一个下就完事儿了。

  但这样也就不算是个博物馆了,因为办公楼他也长这样。

  那么,问题了

  博物馆空间与办公楼空间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最大的不同就是博物馆很浪费空间,而办公楼比较精打细算。

  因为博物馆们有一个隐形需求就是公活动和交流。活动什么交流什么也不知道,任书上通常也不会写,反正你就是要给广大人民群众留出足够的地方活动lang和交流fei。

  也就是说,同样一个高层建筑,用交通核串起的就是办公楼,而用公空间串起的才能算是博物馆。

  划重点

  在每层展厅之间加一个夹层作为公空间。

  做夹层这个手法也不算新奇,从辽代的独乐寺观音阁到最爆红的赫尔辛基颂歌图书馆,都设计了夹层空间实现建筑意图。

  但在博物馆里,仅仅做出个夹层是不顶事儿的,因为我们要的不是夹层,而是利用夹层设计出公空间连通垂直排布的展厅。

  所以我们要进一步让展厅做出退让,把夹层空间连为一体。

  下面我们看一下具体的操作

  STEP1这是分好功能的高层博物馆

  STEP2在展厅之间添加夹层,让夹层成为公空间。

  STEP3抬升地面,把辅助空间放到台地下面,同时把人流直接引入公空间。

  STEP4退让展厅,使夹层空间连为一体。

  STEP5根据展览需求调整展厅高度。

  STEP6设置交通盒,也是整个建筑的结构核心筒。

  这里有一个问题

  展厅层高不同,如何设计楼梯电梯?

  其实很简单,梯段排到哪儿算哪儿,然后补齐休息台就可以了。

  而电梯则通过跳停的方式停靠各展厅和公空间。

  STEP7在建筑四角做支撑斜柱

  STEP8在展厅退让的部分加入步行楼梯,把各层的公空间和展厅连为一体,形成完整的参观流线。

  至此,一个高层博物馆的基本模式就算成型了。

  大家可以打包放进冰箱,按需取用。

  下面就是属于这个建筑自己的show time了。

  前面说了基地位于优美的拉普拉塔河沿岸,这等良辰美景万不可辜负,所以将建筑轮廓打磨成弧形,以取得最大的观景视野。

  为建筑套上表皮,再然后就是对建筑形态的推敲了。

  这时,一直冷眼旁观的大boss

  卡拉特拉瓦的女人桥要说话了

  你要清楚,本宫才是这条街的扛把子!

  所以我们将表皮扭转,从而呼应大桥形式。

  加入支撑的桁架 。

  为了使表皮固定,将支撑表皮的桁架固定在楼板上。

  将观景窗从表皮延伸出。

  这就是Prechteck事所设计的

  布宜诺斯艾利斯新当代艺术博物馆。

  再看一遍完整过程

  以上内容节选于我们工作室的文章一个非典型性博物馆的减肥计划

  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在公众号非标准建筑工作室了解更多内容。

  说到好的现代艺术博物馆,那一定少不了荷兰海牙的Voorlinden博物馆,除了网红展品之外,其建筑空间和景观环境更是构成了一个奇妙世界。

  位于海牙Wassenaar的Voorlinden原是一个占地40公顷的私人庄园,结合了沙丘树林公园和草地这四种景观类型。这片庄园最开始建设于1912年。那一年,英建筑师R.J. Johnston为Jonkheer Hugo Loudon设计了住宅园圃和附属建筑。景观设计师Leonard Springer引入了大型开放空间并扩展了水景,从而适应了Zochers早期的景观设计。现在该庄园及原有的住宅是一所受保护的历史建筑区。

  在场地的西北部建有新的博物馆,由位于鹿特丹的Kraaijvanger建筑事所设计。在空间上新的展览大楼是从属于原有住宅的,并没有打破Springer原先设计的景观视线,并且与原有的景观相呼应,从外部的城市道路看,这栋单层的展览大楼在沙丘的边缘凸显出,又隐隐被树荫遮挡。展览建筑远观

  现在这所博物馆是荷兰最大的当代艺术私人收藏的展览台,博物馆的设计目标不仅仅是展示艺术品自身,更是要通过将艺术品结合博物馆建筑的空间环境,打造更完美与美观的展览。

  A museum as a total experience.一个拥有整体体验的博物馆。

  设计者非常注重让外部环境与博物馆相融合,使外部景观也成为博物馆展览的一部分是voorlinden博物馆的重要特点。博物馆被设计为目的地,在从庄园路口到博物馆的途,参观者将到达公园,俯瞰草地,感受20世纪初豪宅的精致氛围,沿着沙丘漫步,欣赏庄园的众多景象,整个过程是一种整体体验。Voorlinden庄园总面图

  位于图上方的白色长方体建筑物是博物馆,整个场地相当大,建议预留至少3时的参观时间。

  Voorlinden博物馆设有三个展览室一个为一位著名艺术家的个展,一个为voorlinden所拥有展品的选择性展出,另一个展厅是永久展品。前两者会以约半年的时间定期更改,而永久性展览大部分展品是由艺术家专为Voorlinden设计创作的,包括阿根廷艺术家Leandro Erlich设计的游泳池Swimming Pool 和美艺术家Richard Serra创作的雕塑 开放的尽头Open Ended。

  A space should never allow the eye to settle at one place.It should smile at you and create fantasy.空间不是去禁锢目光,而是去制造想象。

  Voorlinden博物馆Voorlinden博物馆

  博物馆的设计概念始于一个开放式结构,该结构包括一系列行于沙丘边缘的墙。这些设备墙整合了所有建筑设备,包括电缆暖通门等,以保持展览空间的空旷和纯粹。

  横向的隔墙是次要的,并且原则上是可移动的。该设计使博物馆向围环境开放,并与原有的住宅建筑建立了直接的视觉联系。

  展览的三部分划分也可以在面图看到。进入的游客已经在通往公园的视线范围内。三个间的大空间是展示厅。两个外部区域包含商店图书馆工作室和讲堂等辅助设施。

  照明是该建筑的重要因素。采光不是利用北面的光,而是反射的南方光,这样的日光是鲜活的光,会随着外界条件的改变而变化。这符合私人收藏的想法毕竟,家里的灯光也在不断变化。

  0根铝管倾斜地切入采光屋顶,似乎悬停在建筑物上方,反射间接的阳光。同时建筑师实验性的实现了日光与LED照明的理想组合,从而生了聚光灯,可以补偿日光的不足。

  Voorlinden博物馆的设计可以看作是一个巨大的实验。难缠的甲方给设计团队提了很多难题高度为5.26米的玻璃幕墙,11米大跨度的极薄的屋顶,超过20米的无膨胀性的墙,要结合开放性耐火性一流的防盗保护和正常外观尺寸的特殊创新,并且要隐藏所有的电气装置性。当然,轻屋顶是从清晰的概念草图开始的,但需要进行无休止的测试和开发才能获得看似简单的象征性结果。这样的高精确度以及建设和安装都是完全基于BIM的。BIM模型也使设计团队能与一位看不太懂面图的客户讨论建筑的设计和细节成为可能。设计团队的照明设计实验建筑一层面图建筑剖面图建筑总面图建筑内部空间图为建筑内部展览空间

  虽然该建筑本身很低调并没有试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它的空间和尺度总是令人惊叹。静谧的景色,艺术与自然光的结合,一切都那么自然融洽,一切又都引人注目。它有一种骄傲的谦逊,即使是不能立即抓住设计要点的游客,也能感受到它的精确和简洁。

  整个建筑都被高高的照明屋顶所覆盖,该屋顶比展览内由美艺术家Richard Serra专门为Voorlinden创作的雕塑开放的尽头略高。围绕该作品建筑师专门设计了一个空廊道,参观者可以站在廊道上俯瞰该艺术作品。艺术品开放的尽头与建筑物的空间关系

  这个由美艺术家Richard Serra创作的雕塑开放的尽头重达216吨。由六个模制在一起的拱形的耐候钢板形成一个迷宫,高4米,长18米,宽7米。这是一个充满对比的作品沉重而优雅,工业的与有机的,庄重而俏皮,凸与凹。Richard探索的是作品空间与参观者的关系,参观者行走在其,每一步都有不同的空间体验。艺术品开放的尽头编者自摄艺术品开放的尽头

  除了开放的尽头,博物馆里的永久展览 Highlights有7个作品,其最有名气也是必打卡的网红装置该属这个由阿根廷艺术家Leandro Erlich设计的游泳池。这个艺术作品是Leandro专门为voorlinden博物馆打造的,它拥有一个真正游泳池所有的元素,但与普通泳池不同的是参观者可以从内部和外部同时体验。艺术装置游泳池

  互动性是该作品的重要元素,有了人的参与才构成了完整的作品。参观者进入到泳池的底部摆出各种姿态,拍下有趣的照片,而站在泳池上方的参观者透过波动的水面隐隐绰绰的看到水下行动的人影,甚是有趣。艺术装置游泳池编者自摄

  The ways we understand phenomena, enter into relationships with spaces, and grasp reality.这是一种让我们理解现象,与空间建立关系并掌握现实的方式。

  Leandro极擅长制造视觉错觉的感受,他希望用非常规的视角让游客体验日常的空间,颠覆观者的既有感知,使之重新思考真实存在的环境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使越越迷恋电影虚幻影像的现代人能够将目光放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空间上,观察生活,体味真实的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游泳池作为Leandro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已在纽约的MoMA现代艺术博物馆上展出,同时也是作为日本金21世纪当代艺术博物馆藏品的一部分永久展出。

  与游泳池相邻的艺术作品是由澳大利亚艺术家Ron Mueck以高工艺水准制作的超现实主义雕塑作品太阳伞下的夫妇。作品的一对老年夫妇爱的躺在沙滩上,身旁插着一把太阳伞,老年夫妇非常逼真,头发丝皮肤上的血管身上的褶皱都清晰可见,只不过他们的体格是正常人的两倍。艺术雕塑太阳伞下的夫妇编者自摄

  与太阳伞下的夫妇相反尺度的是意大利艺术家Maurizio设计的微缩版电梯无题,它的尺度是17.5,只到成人的脚踝高度,电梯门时开时关,梯厢消失在未知的楼层。Maurizio通过复制和缩的手法,使观者通过不同的角度观察现实。识别之后疏离感随之而,是Maurizio追求的目标。艺术作品无题

  由上文所述的五个例子可见,Voorlinden博物馆内的艺术作品都是极具趣味性的,能为大众所接受又能引起鸣,不晦涩难懂却又能引人深思。设计者为了追求极纯粹的空间体验,每幅作品旁只有一个标题,参观者需要在博物馆入口领取一份作品手册,并根据标题在手册上阅读相关的作品说明。为了让朋友们也能理解展内的艺术作品,博物馆方还贴心的准备了印有作品照片的卡片,并以极其简洁的话语介绍和提问,引起朋友的思考,让朋友的艺术之行也收获满满。艺术品介绍卡片

  永久展览Highlights还有一个彩蛋,就是围绕博物馆外围的花园。建筑的外部与花园融合在一起,互为彼此的一部分。该花园是出自荷兰著名的荒草园林大师Piet Oudolf之手,花园里有大约50种花草,使得一年三个季节都有生命在绽放。

  花园不同高度的植物丛生点缀,营造出柔和而和谐的色彩,植物之间的轮廓模糊,用一种不准确性的组织秩序造成了一种神秘感,并引起参观者的遐想。博物馆外花园

  Piet认为花园空间的设计必须与构成它的外部环境相协调,建筑的墙或开窗凸起的地势边的一排树一条路都应该与花园的空间及构成元素对应起。一层一层的花海被花海环绕的浅绿色拱形草坪深绿色丛林. 花园结构与建筑空间相协调,丰富了空间的结构与层次。从博物馆内眺望

  Piet Oudolf是New Perennial运动的领军者,其设计概念强调在园林草本植物的选择和结构要和花色一样多。他致力于创造一种非装饰性的自然环境,一个丰富而协调的生态系统,要创建一个自然的,有生命的花园,而不是短暂易碎的植物的展示柜。他的代表作品有与James Corner合作的纽约高线公园芝加哥千禧公园等。Piet Oudolf

  Piet Oudolf

  I‘m interested in the life cycle, how plant material ages over the course of the year, and how it relates to the plants around it. Like a good marriage. Piet Oudolf. Piet Oudolf我对生命的循环很感兴趣,植物一年四季的变更与围环境的融合,就像美满的婚姻的磨合一样。Piet Oudolf

  博物馆外花园及雕塑

  Piet的花园提醒着我们,生命是一个循环,生命的每个阶段都是美丽的,凋零的叶和干枯的茎在霜冻临时,会闪烁着超凡脱俗的光芒。

  参考文献1

上一篇:【职业】自助建站系统哪个口碑比较好?这是一款你绝对不能错过的神器! 下一篇:【企业】知悉科技引领信息内容网站行业 您的最佳选择